孝感市大悟县简介

2024-12-18

一、大悟县名字的由来

大悟县的名字有着深厚且独特的由来,这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故事。

大悟县因境内的大悟山而得名。大悟山原名少华山,乃是大别山脉中的一座充满韵味的山峰,主峰金顶海拔 813 米,山脉枕高山,傍溪流,景色十分优美,旧说有 8 景,也有说有 72 景,像有着飞崖断壁的 “天生桥”,险拔幽邃的 “吊崖洞”、栩栩如生的 “石人山”,还有那怒狮欲跃的 “狮子岩” 等等,可谓景象秀绝,每当日丽风清之时,攀藤附葛登上最高峰金顶,顿时会觉得天高地厚,令人心胸为之一爽。

而 “大悟” 之名的起源,和一位得道高僧有着紧密联系。相传在明朝 1393 年间,进士出身、曾任布政使、按察使、通政使的李道元,因 “蓝玉” 案,其党一万五千人被诛,他为了躲避灾祸逃往少华山出家,并自起法号 “丧吾”。丧吾和尚云游至此,见这里群峰屹立,烟雾飘渺,仿佛天地间的灵气都聚于此地,便向山主讨要一袈裟之地。山主心想一袈裟能盖多大地盘,便满口应承了下来。可没想到的是,丧吾和尚将袈裟一甩,那袈裟竟罩住了金顶和周围的几座山头。山主虽然后悔不已,但知晓丧吾和尚是得道高僧,也只好作罢。

丧吾和尚得到这片宝地后,先是在金顶东边的山洼修了一口水井,接着招收弟子、请来工匠,开始修建庙宇。建寺所用的木料居然都是从所修的水井中取出的,神奇的是,直到寺庙即将建成时,木工说 “杉料够用了”,井中便不再向上生出木料了。寺庙建成之后,为感谢山主,丧吾和尚还用手指在庙西石壁上抠写出一尺见方的十二个大字:“施主张天成六时念佛僧道元”。自此,丧吾和尚声名远扬,方圆数百里的信徒纷纷慕名前来大悟道法,人们也就渐渐改称 “少华山” 为 “大悟山” 了。

再说到建县的历史,在 1933 年 1 月 1 日,当时的国民政府鄂豫皖三省 “剿匪” 总司令部,以豫鄂边界 “形势重要,距城远,控制不便”,“政令不及” 为缘由,根据 “新收复区设县纲要”,拨河南省罗山,湖北省黄陂、黄安(今红安)、孝感四县边陲地带,先行建置了礼山县。后来在 1949 年 4 月 6 日,礼山县全境获得解放,礼山县爱国民主政府改称礼山县人民政府,隶属湖北省孝感专员公署。

不过,礼山县这个名字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是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反动统治而起的县名,不太适宜沿用下去。直到 1952 年 9 月 10 日,为了纪念大悟山区人民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所作出的英雄业绩,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备案,借红色根据地大悟山之名,将礼山县正式改名为大悟县,这个名字也就一直沿用至今,承载着这片土地上的过往与人们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也见证着大悟县在岁月长河中的不断发展与变迁。

二、大悟县的人口情况

(一)历史人口数据回顾

大悟县的人口发展历程,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这片土地不同阶段的社会变迁。回溯到 1933 年建县之时,全县人口为 267559 人,彼时的大悟县刚刚开启作为一个行政区域的发展篇章,人口数量反映出当时相对有限的生产生活承载能力以及区域发展的初始状态。

随着时间推移,来到 1949 年,全县人口增长至 301478 人。这期间经历了诸多历史风云变幻,尽管有着战争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但人口依然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也从侧面体现出人们顽强的生活意志以及这片土地所蕴含的生机与潜力,同时也暗示着社会在逐步趋向稳定,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些许改善,使得人口能够稳步增加。

新中国成立后,大悟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各个时期,人口数量都随着社会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动,这些变动的数据成为了研究大悟县发展脉络的关键线索。

(二)当下人口规模与结构

依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大悟县全县户籍总人口达到了 599527 人。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人口为 320987 人,女性人口为 278540 人,男女比例的状况反映出当地人口在性别方面的分布特点,也会对诸如婚姻、家庭以及社会劳动力结构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

再看年龄分布情况,17 岁以下的人口有 114571 人,这一群体代表着大悟县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与希望,他们承载着家庭与社会的期望,也将在不断成长中为大悟县注入新的活力;18 岁至 34 岁的人口为 124985 人,这是充满朝气与创造力的年龄段,是推动大悟县社会经济各领域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之一;35 岁至 59 岁的人口数量达到 232215 人,他们往往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是社会稳定运行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坚实力量;60 岁以上的人口有 127756 人,老年人群体的规模也提示着大悟县在养老、医疗等保障服务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投入,以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诸多挑战。

在人口动态变化方面,2023 年出生人口为 3178 人,这一数据关乎着人口的自然增长趋势以及未来劳动力的补充情况;死亡人口达到 4654 人,反映出人口自然更替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迁入人口为 579 人,迁出人口为 4106 人,人口的迁入迁出情况与大悟县的就业机会、发展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迁出人口较多可能意味着有部分居民外出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迁入人口则体现出大悟县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所在,这些数据共同勾勒出大悟县当下人口现状的清晰画面,也为后续的社会发展规划等诸多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三、大悟县的旅游景点

(一)红色文化旅游景点

1. 中原军区旧址

中原军区旧址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宣部确定的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全国百家 “红色旅游” 经典景区之一,并在 2019 年 12 月被评审为国家 4A 级红色旅游景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确定王树声率领的嵩岳军区部队南下,令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自粤北返,于 1945 年 10 月 24 日在桐柏山区的唐河县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正式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并组建中原军区,郑位三任中原局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李先念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主力部队共编为 2 个纵队和 3 个独立旅。为了调动敌人,配合华北我军作战,中原军区部队主力于 12 月下旬开始向平汉铁路以东转移,1946 年 1 月上旬,中原部队进至光山以南、礼山以北地区的宣化店,1 月 8 日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进驻此处。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这里包括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中原军区首长旧居、中原军区大会场旧址、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等诸多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方。宣化店是大别山区鄂豫两省边陲的一个山乡重镇,是全国著名老根据地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董必武、徐向前、李先念、郑位三等都曾在此战斗过,留下了许多革命史迹,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也是在宣化店诞生。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为独占抗日胜利成果,调集 30 万兵力,将中原军区部队主力层层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过百余华里的狭小地区,在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进行逐步 “蚕食”。在非常困难的时刻,中共中央派董必武带巨款到宣化店慰问中原军民。4 月下旬,当获悉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围歼中原部队计划后,周恩来在重庆和南京公开揭露蒋介石的阴谋,并力促美蒋代表赴宣化店视察。周恩来同美国代表白鲁德、国民党代表王天鸣于 5 月 8 日抵达宣化店,在宣化店湖北会馆与美蒋代表进行谈判,在汉口签订了停止中原战争的协议(《汉口协议》)。然而,6 月 26 日凌晨,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议,中原大地这根战争导火索,终于被蒋介石点燃,就在 1946 年 6 月 26 日晚,震惊世界的中原突围爆发。

如今,中原军区旧址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光辉事迹,向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着极高的红色文化价值,是人们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追寻红色足迹,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2. 湖北大悟大别山革命纪念馆

湖北大悟大别山革命纪念馆坐落在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它具体的位置交通便利,方便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其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整体庄严肃穆又不失大气,与馆内所承载的厚重历史相得益彰。

馆内陈列着大量反映大悟革命历史的珍贵文物和资料,这些文物和资料犹如一部部生动的史书,将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每一个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等都有涉及。比如一些战士们曾经使用过的简陋武器,它们虽然看上去粗糙、陈旧,但却见证了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为了理想和信仰英勇战斗的场景;还有当时的宣传标语、文件等资料,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革命的激情与决心。

同时,这里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经常会有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观摩、聆听讲解等方式,让青少年们深入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纪念馆也会不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展览、红色文化讲座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老革命家后代等来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的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大悟、更加繁荣的祖国而不懈努力。

(二)自然生态旅游景点

1. 悟峰山十八潭

悟峰山十八潭位于湖北省大悟县三里镇,北接河南信阳,西邻湖北广水,与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鸡公山隔山相望,景区由海南京都汇银集团旗下子公司 —— 湖北汇银十八潭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投资 14 亿元,按 5A 级标准精心打造,并在 2022 年 5 月 19 日被正式授牌为国家 AAAA 级景区。

这里有着令人陶醉的优美自然风光,大山雄伟壮观,风景秀丽,四季景色各异,各有千秋。最具特色的当属山里那白马潭、黑龙潭、虎啸潭等十八个潭,它们组合在一起叫做悟峰山,潭水清澈碧绿,犹如一颗颗镶嵌在山间的璀璨明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这些潭水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彼此之间又通过潺潺的溪流相连,潭瀑相连,形成了独特的水系景观,仿佛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瀑布从山间倾泻而下,撞击在潭水中,溅起层层水花,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奏响着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景区内的地形起伏较大,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程在 100-830 米之间,区域里的尚家冲、肖家河为峡谷型河流,河流蜿蜒曲折,形态变化多端,两岸地势陡峭,更增添了几分险峻之美。区域里的山石类型主要为燕山晚期花岗岩,岩体完整,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不易发生滑坡,这些山石也构成了各种奇特的造型,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给游客带来无尽的遐想。

悟峰山十八潭适合游玩的季节众多,春天山花烂漫,漫山遍野的花朵竞相绽放,与碧绿的潭水相互映衬,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夏天这里气候凉爽,是避暑的好去处,游客可以在潭边嬉戏玩水,感受丝丝凉意;秋天山林染上五彩斑斓的颜色,红叶似火,黄叶如金,美不胜收;冬天银装素裹,潭水在冰雪的覆盖下又别有一番韵味。景区内还设有多个可体验的项目,例如可以沿着规划好的步道漫步欣赏自然风光,体验登山的乐趣;也可以乘坐索道,从空中俯瞰整个景区的壮美景色;还能在漂流项目中感受刺激与清凉,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欢乐时光,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在这迷人的自然景观之中。

2. 寨鸡山

寨鸡山(亦称砦鸡山)地处大悟县中心的新城镇金岭村、高店镇凉亭村、丰店镇桃岭村、彭店乡北河村交界处,北纬 31° 东经 19°,虽山峰海拔不是很高,约 400 余米,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从大悟城关开车半小时可达山下,步行上山约半小时,是大悟县城附近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其周边环境特点鲜明,这里是四镇共治之地,在新城镇与高店、丰店、彭店四镇交界处,礼山县成立之前还是孝感与罗山的界山,即是鄂豫两省边界。发源于寨鸡山西南坡的金鸡河(当地也俗称西大河)是流入长江的滠水源流,东南边青松湖是滠水西大河另一支流,源于其西北坡的高店河则是澴河支流,东北坡下观音庙水库是淮河支流竹杆河支流,真可谓是 “四龙奔海”。而寨鸡山山脚四周还有金鸡岭张家湾、凉亭蔡家田、桃岭九房沟和北河八房沟等古村落环布,这些古村庄源远流长,远近闻名,文化繁荣,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底蕴。并且周边交通十分便捷,东北竹杆河直通中原腹地,西边彭新(彭店 - 新城)线贯通南北,北边宣悟线(宣化店镇 - 大悟县城)连通孝感北站,彭新线南通达武汉的公路线,方便游客往来。

寨鸡山有着诸多亮点,山峰上现存围长约 1000 米的古寨城墙,山寨内有房屋(古建筑原是一处占地面积约 200 平米的建筑,传说为寨楼或金鸡殿,屋顶已塌),还有甘甜的井水,茂密的树林,平整的田地,独特的金鸡殿(亦有说是城堡),以及布满 “天书” 的崖壁,山势奇伟,风光旖旎。林中常常鸟语花香,山风阵阵,偶尔还能听到从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鸡鸣犬吠声,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当登上峰顶,视野瞬间开阔,观音湖、青松湖尽收眼底,霄雾山近在眼前,四周群山叠障,云蒸霞蔚,如入仙境。

这里还有着独特的金鸡传说,相传此山因一只天鸡泄露了天机,被罚下界凡间,并被软禁于此,天天为当地百姓打鸣报时,当地百姓因祸得福,既有能通灵预知时间报晓的天鸡,天鸡与土鸡交配后,偶尔还能下金蛋,从此六畜兴旺,百姓更加勤劳,寨鸡山也因此传说而得名。附近许多与鸡或金鸡有关的地名,如金鸡岭、镇鸡桥、照鸡寺、寨鸡沟等都有不同版本的传说,但都源自这个传说,这也让寨鸡山兼具了自然与人文特色,散发着独特的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神秘与美丽。

四、大悟县的特色美食

(一)传统小吃类

1. 大悟臭豆腐

大悟臭豆腐堪称当地小吃界的独特存在,那味道,真可谓是 “闻着臭、吃着香”,让人又爱又 “怕”,却又欲罢不能。它独特的气味源于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先是将白豆腐切成大块放入开水锅中,煮掉 “膏浆水”,捞出沥干水份,切成小方块,均匀摆放在簸箕等器物中,置于阳光下翻晒至豆腐块四周略带黄色时,再用一层稻草平铺一层豆腐块的方法,将其置于箩筐或纸箱中任其发霉。大约一个星期左右,豆腐块上便会长满白色绒毛,就此成为了霉豆腐,也就是咱们说的 “臭豆腐”。

这种臭豆腐还可以进一步加工,要是将其拌上适量食盐和红辣椒粉(有的还加少量茴香粉),入罐数日后,加入适量老硒窑封,不但能储藏更久,而且味道会更佳。当你把它蒸熟送入口中,那股奇香瞬间就能在味蕾上炸开,刺激着唾液腺,让人胃口大开。在大悟当地,甚至有 “桌上有碗臭豆腐,进餐多吃两碗饭” 这样的俗语,足以见得它在百姓餐桌上的受欢迎程度,也正因如此,它成为了大悟特色美食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之一。

2. 豆油藕卷

豆油藕卷,这可是有着深厚民俗传统的荤菜,背后还有一段颇为有趣的历史故事呢。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早年曾浪游楚地,一次寒冬,他手推独轮车来到孝感西湖村,当时车上满载贩购的莲藕,可到了投宿的西湖酒家时,正逢年岁饥馑,兵祸战难频繁,朝廷严禁民间酿酒,酒馆饭菜也所剩无几,仅剩下两张未用完的豆油皮及葱、姜等零星物料。而聪明的厨师灵机一动,取来车上的莲藕作原料,洗净去皮切成细丝,略用盐腌渍后,抖入葱、姜、香菇丝等调配料和少许面粉,用净布紧紧卷捏成一字条形,再用抹过面糊浆的豆油包牢,以锯刀法切成形似 “车轮” 一样的筒片,经油炸烹制后,“豆油藕卷” 这一佐酒美肴便问世了。

大悟的豆油藕卷之所以美味,优质的莲藕原料功不可没。当地的莲藕品质上乘,口感脆嫩且多汁。制作好的豆油藕卷,外皮酥脆,咬开后里面藕丝的清香与各种配料的味道相互交融,别具一番风味,在大悟民俗饮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逢年过节或是有喜事之时,常常能在餐桌上看到它的身影,承载着大悟人民对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

(二)名菜佳肴类

1. 大悟泥鳅汤

大悟泥鳅汤可是当地响当当的名菜,其选用的泥鳅大有来头,大悟这片水土,四季分明,水产资源丰富,所产的泥鳅品质尤佳,这里的泥鳅也因肉质细嫩无比,素有 “水人参” 的称呼。

这道名菜的烹制方法颇为讲究,先是选取没有产子的 10 - 15 厘米长、背黑麻或黄麻,肚白色的鲜活泥鳅,将其放入净盆中,加入清水、植物油,养约 30 分钟,让其排净腹中污物,捞出洗净后倒入网筛内待用。接着,锅置旺火上,加入猪油烧至七成热时改用小火,一手拿锅盖,一手将网筛内的活泥鳅倒入锅内,马上盖上锅盖,直煎至泥鳅两面均呈黄色时出锅。再把锅烧热,加入猪油,下入姜末、蒜片炸出香味,放入煎好的泥鳅鱼,点入白醋和适量清水,加入白糖,用中火烧 15 分钟左右,待汤汁呈奶白色时加入精盐,改用小火烧至入味,鱼肉酥烂时撒入胡椒粉、味精,出锅装碗,最后淋入小磨香油,一道美味的大悟泥鳅汤才算大功告成。

这汤品的口感堪称一绝,奶白色的汤汁醇厚鲜香,泥鳅肉鲜嫩入味,入口即化,让人回味无穷。而且泥鳅本身营养丰富,使得这道汤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道既美味又滋补的佳肴,深受当地人和游客们的喜爱,也难怪能成为大悟的名菜代表了。

2. 大悟珍珠花烧肉

大悟珍珠花烧肉这道菜可不简单,它还入选了孝感 “十大名菜” 呢。其中的珍珠花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食材,它属于大悟山野菜中的一种,每年产量较少,显得格外珍贵。珍珠花本身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为这道菜增添了独特的山野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制作时,将珍珠花与猪肉搭配在一起烧制,猪肉一般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为佳。先把五花肉煎至表面金黄,逼出多余的油脂,让其吃起来肥而不腻,然后加入珍珠花以及各种调料一起慢慢烧制。在烧制的过程中,珍珠花吸收了猪肉的油脂,变得更加滋润,猪肉也融入了珍珠花的清香,二者相互成全,烧好后的菜品,猪肉软糯入味,珍珠花口感清爽,独特的风味让人唇齿留香,仿佛将大悟的山水之情都融入到了这道菜里。它在大悟美食中极具代表性,承载着大悟人民的生活记忆,也向食客们展示着大悟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

五、结语

大悟县,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丰富文化的城市,从名字的由来便充满了传奇色彩,“大悟” 之名不仅见证了得道高僧的修行感悟,更铭刻着这片土地上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与奉献精神,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在人口方面,大悟县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从建县之初的二十多万人口,历经风雨变迁,发展到如今近六十万的规模,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的社会结构,每一个群体都在为大悟县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人口数据的变化也反映出大悟在时代浪潮中的不断适应与前行。

说到旅游景点,大悟县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这里既有饱含革命先辈热血与壮志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像中原军区旧址,见证了中原突围那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承载着拉开解放战争序幕的重大意义;还有湖北大悟大别山革命纪念馆,用一件件珍贵文物、一份份详实资料,将大悟的革命岁月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而自然生态旅游景点同样魅力十足,悟峰山十八潭有着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潭瀑相连、四季皆景,让游客沉醉其中;寨鸡山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传说,那独特的金鸡故事、古朴的古寨城墙以及周边充满韵味的古村落,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