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攻略

2025-01-02

一、陵园简介

孝感市大悟县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宛如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静静矗立在这片充满热血记忆的土地上。它不仅仅是一座陵园,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承载着厚重的过往,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作为国家 2A 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它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徐海东大将,这位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原名徐原清,湖北黄陂人,1925 年毅然投身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红 28、25 军军长,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委员等要职,1955 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毛泽东曾高度赞扬他是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邓小平题词称赞他 “对党是一颗红心”。而他的亲属们,同样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多达 66 位亲人献出宝贵生命,其中 30 多位亲属的遗骨就安葬于此,他们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壮丽的革命史诗。

陵园建于 1970 年,坐落于大悟县新城镇严河村。由徐向前元帅亲手题写的 “光荣流血” 烈士纪念碑,宛如一位坚毅的卫士,傲然耸立在陵园中央,碑身上的每一道刻痕,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艰辛与壮烈,让观者心生敬畏。占地面积 80 亩的陵园内,建筑面积达 1200 平方米,陈展面积 160 平方米的纪念馆错落有致。馆内,徐海东亲属烈士墓整齐排列,庄严肃穆;纪念碑巍峨矗立,直插云霄;徐海东大将骑马花岗石雕像栩栩如生,大将的英姿仿佛凝固在冲锋陷阵的瞬间,让人不禁遥想他纵横沙场的豪迈。展馆精心分为两个展室共 23 个部分,从大别山的窑工起点,到投身大革命的激情澎湃,从长征路上的坚毅前行,到创建根据地的艰辛开拓,再到抗日战场的奋勇杀敌,直至开国授衔的荣耀时刻,以及最后的岁月点滴,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徐海东大将从平凡窑工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大将的传奇一生,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都能沉浸式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二、历史追溯

(一)徐海东大将生平

徐海东大将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1900 年,他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徐家桥村(今属大悟县)的一个贫苦窑工家庭,祖辈六代以烧制陶器为生,家境贫寒。少年时的徐海东,饱尝生活的艰辛,为了生计,早早地随哥哥学手艺当窑工,在窑厂的烟火中磨炼着坚韧的意志。

1925 年,宛如一道曙光划破黑暗,徐海东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壮丽征程。随后,他投身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在汀泗桥战役中,他带领一个排如猛虎般冲垮敌人 4 个炮兵连,缴获 12 门大炮,一战成名,尽显英勇无畏的战斗风姿,受到师部通令嘉奖。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大地,但徐海东毫不退缩,返乡担任农民自卫队队长,同年 11 月,他率领农民武装,义无反顾地支援黄麻起义,为革命的星星之火添柴加薪。此后,无论是反 “围剿” 作战,还是艰苦卓绝的长征路,徐海东都冲锋在前。在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他担任重建的第 25 军副军长兼 74 师师长,率部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与敌周旋,顽强抵抗。1934 年 11 月,红 25 军踏上战略转移之路,徐海东率部冲破重重险阻,进入陕南,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 年 9 月,与陕北红军会师后,他出任新组建的红 15 军团的军团长,同年 11 月,参与指挥直罗镇战役,为彻底打破国民党对陕甘苏区的 “围剿” 立下赫赫战功,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举行了奠基礼。

抗日战争时期,徐海东临危受命,担任八路军第 115 师第 344 旅旅长,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与兄弟部队并肩作战,歼寇千余,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此后,他转战山西,抗击日军发动的 “九路围攻”,指挥温塘、町店等战斗,在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然而,多年的征战让他伤病缠身,1938 年,他因病回延安休养,进入马列学院学习,即便在病榻之上,他依然心系革命,关注战局。1939 年冬,他抱病指挥周家岗战斗,取得反 “扫荡” 的胜利。1941 年,病情加重的他不得不离开战场,进行长期治疗休养。

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凭借卓越功勋,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55 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实至名归。毛泽东称赞他是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 “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邓小平评价他 “对党有一颗红心”;江泽民称他 “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这些赞誉,皆是他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

(二)亲属牺牲事迹

徐海东大将的亲属们,同样为革命付出了惨痛代价。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革命火焰,对徐海东的家族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徐家亲属们没有被敌人的残暴吓倒,反而前赴后继地投身革命,用热血捍卫信仰。

徐海东动员自己的亲属参加革命,他们有的加入农民自卫队,有的跟随红军转战各地。在战斗中,他们毫不退缩,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反动武装一次次疯狂反扑,徐家房子被烧,亲属一个个惨遭杀害。他的伯父徐有义、四哥徐元海等众多亲人,都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据统计,徐海东大将亲属为革命牺牲者达 73 人,其中近亲 27 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甚至婴孩都未能幸免。蒋介石曾下令一旦占领徐海东的家乡,姓徐的一个也不能留,这般灭绝人性的指令,让徐家满门英烈,却也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们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

(三)陵园修建由来

为了缅怀先烈,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1970 年,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在大悟县新城镇严河村破土动工。这座陵园承载着人们对徐海东大将及其亲属的深切敬意与无尽追思,是那段悲壮历史的实物见证。

建园之初,虽条件艰苦,但建设者们怀着崇敬之心,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徐向前元帅题写的 “光荣流血” 烈士纪念碑,犹如陵园的灵魂支柱,傲然挺立,宣示着英烈们的不朽精神。此后,陵园历经多次修缮与重建,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大量心血,不断完善展馆陈列,丰富展示内容,让徐海东大将的传奇一生和亲属们的英勇事迹得以更全面、更生动地呈现。在保护过程中,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确保陵园环境整洁肃穆,让每一位前来瞻仰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庄重与神圣。如今,陵园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吸引着无数中华儿女前来汲取奋进力量,延续先辈们未竟的事业。

三、特色亮点

(一)丰富展览内容

陵园的展馆堪称一座历史的宝库,精心划分的两个展室共 23 个部分,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史诗画卷。从徐海东大将在大别山当窑工的艰苦起点,到投身大革命的热血澎湃;从长征路上作为第二先遣队的坚毅前行,到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艰辛开拓;从挥师北上、与各路红军会师的豪迈,到走上华北抗日前线、转战华中抗日战场的英勇奋战;再到开国授衔的荣耀时刻,以及最后的岁月点滴,完整地串联起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并肩同行,亲身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一个细节、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在诉说着先辈们为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故事,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二)珍贵历史文物

馆内珍藏着诸多承载厚重历史记忆的文物,每一件都仿佛是一位无声的历史讲述者。徐海东大将骑马花岗石雕像,以其精湛工艺,将大将冲锋陷阵、英姿飒爽的瞬间永久定格,那坚毅的眼神、矫健的身姿,仿佛下一秒就要驰骋疆场,让人真切领略到他的英雄气概;还有那一封封泛黄的家书、破旧的衣物、锈迹斑斑的武器等,它们虽无言,却诉说着往昔战斗的惨烈、生活的艰辛,见证了徐海东大将及其亲属为革命事业付出的一切,静静陈列在展柜中,却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引得观者驻足凝视,思绪万千。

(三)庄严肃穆氛围

踏入陵园,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扑面而来,瞬间让人心灵沉静。园区内,松柏常青,四季如卫士般守护着英烈。徐向前元帅题写的 “光荣流血” 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碑上的每一道刻痕,都铭刻着烈士们的不朽功绩,在阳光下闪耀着历史的光芒,让人仰望之际,敬意油然而生。徐海东亲属烈士墓整齐排列,墓前的鲜花寄托着后人的哀思,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悲壮。建筑风格古朴庄重,布局严谨对称,从入口的纪念牌坊,到广场、纪念馆,再到墓地,层层递进,营造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氛围,让每一位前来的人都不禁放慢脚步,心怀敬畏,向英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四、地理位置

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坐落于大悟县新城镇严河村,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颇为便利。S304 省道宛如一条丝带,穿村而过,将陵园与外界紧密相连,为自驾游客提供了畅达的出行路线。对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游客,也无需担忧,周边公交线路纵横交错,新城至金岭的公交线,让游客在欣赏沿途风光的同时,能便捷抵达陵园附近,下车后,步行片刻即可开启这场红色之旅。

陵园周边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了诸多便利。附近的新城镇,各类商店琳琅满目,餐饮场所丰富多样,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孝感美食,如软糯香甜的孝感麻糖、口感醇厚的米酒等,让味蕾在舌尖上舞动。住宿方面,从经济实惠的民宿到舒适温馨的酒店,不同档次应有尽有,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游玩之余能享受惬意的休憩时光,为整个行程增添温馨与舒适。

五、适合人群

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是一座滋养灵魂的精神殿堂,尤其适合特定人群前来汲取奋进力量。党员干部们在此驻足,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能深刻领悟初心与使命,在历史的映照下反思自身责任,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将先辈们的奉献精神融入日常工作,砥砺奋进,为党和国家事业添砖加瓦。

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这里是一本生动鲜活的教科书。他们穿梭于展馆之间,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知晓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内心的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知识,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大历史爱好者也能在此找到心灵归宿,深入探寻徐海东大将的传奇人生,挖掘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细节,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温度,在与历史的对话中丰富知识储备,获得精神滋养。

普通民众同样不容错过,在这里,他们可以放慢脚步,向英烈致以敬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净化心灵,感恩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和平岁月,珍惜当下,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熠熠生辉。

六、游玩注意事项

当您满怀敬意踏入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时,一些细节能让您的参观更加庄重且富有意义。着装方面,建议选择素色、得体的衣物,避免穿着鲜艳华丽或过于花哨的服装,以免与陵园庄严肃穆的氛围相悖。男士可着深色衬衫、长裤,女士宜穿素净连衣裙或简约套装,用沉稳的色调表达对英烈的尊重。

进入陵园后,言行举止务必保持庄重。请勿大声喧哗、嬉笑打闹,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状态,避免在园内煲电话粥。交谈时,轻声细语,莫让嘈杂之声惊扰英烈的安息。若佩戴帽子,进入陵园需脱帽,以表敬意。在参观展馆、瞻仰烈士墓与纪念碑时,脚步放缓、放轻,心怀敬畏,认真聆听历史的回响,仔细品读先烈的英勇事迹,沉浸于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遵循参观秩序同样重要。按指定路线有序参观,不擅自偏离、插队,以防扰乱参观节奏。若遇团队瞻仰仪式或讲解活动,请勿强行插入,耐心等待或礼让先行。未经许可,莫触摸、攀爬园内建筑、雕塑与文物,共同守护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珍贵遗迹。

爱护陵园环境是每位游客的责任。园内花草树木皆为守护英烈的 “绿卫”,请勿践踏草坪、攀折花木;公共设施如长椅、垃圾桶等,是为方便游客而设,使用时多加爱护,不乱涂乱画、不蓄意损坏;垃圾请精准投放至垃圾桶,维护陵园整洁,让英烈家园始终干净、肃穆。

七、结语

孝感市大悟县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是一部镌刻着热血与忠诚的史书,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先辈们的无畏精神。从徐海东大将窑工出身、投身革命,到亲属们舍生取义、满门英烈,历史的脉络在此清晰呈现。丰富展览、珍贵文物、肃穆氛围,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峥嵘。便捷交通、完备周边,便利游客探寻。党员干部、青少年、历史爱好者、普通民众皆能于此寻得精神给养。游玩时遵循注意事项,是对英烈敬重。

站在新时代潮头回望,陵园承载厚重过往,闪耀指引之光。它警示我们和平不易,鞭策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奋进拼搏。愿众人常来缅怀,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先辈遗志化作动力,续写辉煌,让红色精神在中华大地永传,共铸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