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孝感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790号-5
2024-12-24
孝感,这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犹如一部活着的史书,每一页都记载着岁月的痕迹与故事。而西湖桥,无疑是这部史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静静横跨在孝感城区西门外正街,东西向跨古护城河,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千年变迁。
西湖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正统三年(1438 年),江西吉水人罗勉任孝感知县时,在原有便桥的基础上修建了西湖桥。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它迎来了第一次重修。此后,岁月的车轮滚滚而过,西湖桥历经风雨侵蚀、战火纷飞,清末民初时已损毁严重,破败不堪。幸得民国十六年(1927 年)孝感县城富商刘祥盛等慷慨捐资重建,才得以留存至今,继续向世人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它是孝感城区现存唯一的地上千年古迹,桥体为单孔半圆拱形石桥,由坚硬的花岗岩构筑而成。全长约 30 米,宽约 4 米,桥身的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每一道纹理都镌刻着岁月的记忆。桥的两侧设有石望柱栏板,栏杆桩柱头呈扁南瓜型,敦厚结实,不仅为桥梁增添了几分古朴典雅的韵味,更体现了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与独具匠心的设计。
桥的桥面中间窄两边宽,呈扇形向两岸延伸,弧形线条流畅明快,如同一幅展开的画卷。桥面用大型条石铺就,每一块条石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花岗岩栏杆造型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雕琢与修饰,却尽显古朴大方。栏杆桩柱头为扁南瓜型,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让栏杆显得敦厚结实,更突出了明式建筑的特点,给人一种沉稳而庄重的感觉。当阳光洒在桥面上,桥的倒影与水上桥洞合为一体,恰似一轮美丽的满月,美轮美奂,令人陶醉。
孝感西湖桥,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引人注目,更因与宋太祖赵匡胤的渊源而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赵匡胤早年曾浪游楚地,以推独轮车贩运为生。有一年寒冬,他推车从古 “楚王城”(今湖北云梦)来到孝感西湖畔。当时,独轮车满载贩购的西湖莲藕,天已是风雪黄昏,赵匡胤饥寒交迫,寻至西湖桥头一酒家,欲充饥御寒。然而,酒家已打烊,饭菜俱空,且因年岁饥馑,战乱频仍,朝廷严禁民间酿酒,私饮唯恐触犯官府。热情而聪明的店主见来者眉青目阔,气度不凡,料定其将来必定富贵,便取客人运载的莲藕作原料,精心烹制。他将莲藕洗净去皮,切成细丝,略用盐腌渍,抖入葱、姜、香菇丝等调配料和少许面粉,用净布紧紧卷捏成一字条形,再用仅剩的两张豆油皮抹过面糊浆包牢,用刀切成形似 “车轮” 的筒片,经油炸烹制后,端上一盘香喷喷的 “豆油藕卷”,并温一壶私人家酿呈上桌来。赵匡胤感激不已,独自酌饮,赞道:“豆油藕卷肴,兼备美酒好,落肚体通泰,今朝愁顿消。”
十多年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宋朝开国皇帝。他不忘当年在孝感西湖酒馆的经历,特对孝感颁发诏书,取消西湖禁酒令。“豆油藕卷” 这一美味佳肴也得以流传至今,成为孝感特色美食之一。后来,赵匡胤还特地巡幸孝感,并诗题 “高馆临湖旧业荒,青帘市岸指垂扬。金舆玉辇无消息,犹想当年酒瓮香。” 地方官府士绅为纪念天子巡游,在西湖桥东头明月楼前修建了一座高约五米的楼阁式牌楼 “帝子停骖”,只可惜该牌楼在一九三八年冬孝感沦陷后被日本侵略军拆除。在城区西门口,曾竖立一块高约二米的碑刻,系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直隶(今河北省)大兴县人梁永宁任孝感知县时所立。他查阅县志及博采民间数百年世代传留下来的传说,命其十二岁儿子梁恂楷书 “宋太祖沽酒处” 六个颜体大字,上款为 “大清乾隆二十四年”、下款为 “大兴十二龄童梁恂敬书”,由当时著名的刻石碑老石匠镌刻,刻成后安放在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微贱时沽酒饮用之处,当时被誉为 “神书”,可惜碑刻也在文革期间被狂热的红卫兵砸毁。
“西湖酒市” 因赵匡胤的眷顾而兴盛千年。明代时,孝感扩建了西湖桥和西湖酒楼。明月楼作为横跨桥东头的两层飞檐楼阁建筑,虽已损毁,但昔日的繁华仍可想象。西湖是贯通澴河的碧清小河,明正德七年(一五一四年)夯土筑城,因其护城作用而始称壕沟,河岸附近的小街名为 “壕沟边”。河水在桥下静静流淌,一群群小鱼在河里明灭可见,沿岸翠绿垂柳依依,如披一袭长长的乳白纱衣。岸西绿树环抱的西湖湾掩映在弥漫雾气之中,向小河入口处眺望,澴河西码头樯帆林立,笼罩在蒙蒙迷雾之间,好一幅诗意的水乡画卷。沿明月楼下,众多酒馆、糟坊两边并列,直至西门城口。清代直至民初,著名的酒馆达七家之多,酒馆前标记楷书 “闻香下马” 及 “澴酒” 二字,招记后书有 “知味停车”。这些形象幌招与孝感 “一言堂” 堂匾广告,共同构成了孝感独特的牌匾广告文化。每家酒馆大门前均摆设有露天八仙桌椅八套,过往商旅及船帮脚夫常在此歇脚,饮着澴酒佳酿,在如画的景色中,感受着天风振袖、雁鸟长鸣的惬意,仿佛置身仙境,故而 “西湖酒馆” 成为 “澴川八景” 之一。
西湖桥,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桥,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不同人群前来探寻它的魅力。
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而言,西湖桥无疑是一座历史的宝库。它始建于明正统三年(1438 年),历经多次重修与重建,每一块石头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站在桥上,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宋太祖赵匡胤当年在此地的身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桥畔的 “宋太祖沽酒处” 石碑,虽已历经风雨,但依然能唤起人们对那段传奇故事的遐想。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桥一碑,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等待着爱好者们去深入挖掘与品味。
家庭游客也能在此度过一段愉快的亲子时光。孩子们可以在桥上奔跑嬉戏,感受古桥的独特构造。家长们则可以在一旁,为孩子们讲述西湖桥的历史故事,如赵匡胤与 “豆油藕卷” 的传说,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增长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晴朗的日子里,一家人沿着桥边的步道漫步,欣赏着周围的美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悠闲的时光,无疑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老年人对西湖桥更是有着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喜爱。这座桥见证了他们的青春岁月与成长历程,承载着他们无数的回忆。他们可以在桥上悠然地休憩,与老友们一起回味往昔的点点滴滴。看着桥边熟悉的景色,感受着岁月的变迁,心中涌起的是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在清晨或傍晚,老人们还可以在桥畔打太极、散步,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与这座古老的桥相伴,享受宁静而美好的时光。
摄影爱好者们也视西湖桥为绝佳的创作之地。无论是晨曦微露时,还是夕阳西下后,西湖桥在光影的交织下都别有一番韵味。古桥的轮廓、栏杆的线条、水中的倒影,都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等待着摄影爱好者们用镜头去捕捉。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去拍摄西湖桥,展现出它的古朴与典雅、宁静与美丽,用影像记录下这座古桥的独特魅力,与更多人分享这份美好。
在尽情游玩西湖桥时,游客们也需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自身安全与文物保护。
首先,要爱护文物。西湖桥作为孝感城区现存唯一的地上千年古迹,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游客们应避免在桥体上刻画、涂写或进行其他破坏行为,让这座古桥能够保持原有的风貌,继续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
其次,在桥上行走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老人和小孩,由于桥面可能较为湿滑或有高低不平之处,应避免奔跑、推搡,以防摔倒受伤。家长要照看好孩子,确保他们在安全的范围内游玩。
最后,要共同维护周边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持景区的整洁卫生。游客们可以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为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游览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孝感西湖桥,这座千年古桥,如同一部活着的历史书,静静伫立在岁月长河之中。它不仅是一座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更是孝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回忆。在这里,你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厚重,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品尝特色美食的韵味。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家庭游客、老年人还是摄影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与感动。来吧,让我们一同踏上西湖桥畔的这片土地,探寻孝感的古韵今风,开启一段难忘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