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汉川市简介

2024-12-18

一、引言

(一)引出主题

在湖北这片广袤且充满韵味的土地上,有一座宛如明珠般闪耀的城市 —— 孝感市汉川市。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页都记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变迁;同时,它又洋溢着现代生活的勃勃生机,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风貌。从古老的地名由来,到如今的人口汇聚,从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再到舌尖上的特色美食,汉川市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神秘盒子,等待着我们去一一开启,细细探寻。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魅力十足的城市,领略它独有的风情吧。

二、孝感市名字的由来

(一)历史传说渊源

孝感市,这座承载着千年孝文化的城市,其名字的由来有着深厚且动人的历史传说渊源。

在诸多传说故事中,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流传甚广且极具代表性。汉朝时,山东博兴县人董永举家迁徙到如今的孝感地区生活。自幼母亲便早早离世,董永便与父亲相依为命,他们过着清贫艰苦的日子,平日里靠着上山砍柴、下地耕种维持生计。俗话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的生活让董永深刻体会到了父亲养育自己的不易,也使得他越发孝顺父亲。

然而,命运却对这对父子颇为残酷,多年之后,父亲不幸病逝。董永想着父亲生前已经历经了人间诸多苦难,在入土为安之际,一定要让父亲体体面面地走。可父子俩平日里的收入仅仅只够勉强饱腹,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财来支付丧葬费用。董永焦急万分,他四处向亲朋好友、街坊四邻借钱,可最终也没能凑够买棺材寿衣的钱。在万般无奈之下,为了让父亲能够顺利下葬,董永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 —— 卖身换钱。

或许是董永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天无绝人之路,傅家庄有个姓傅的老员外,听闻了董永卖身葬父的事迹后,深深被他的尽孝之心所打动,当即拿出一万钱送给董永,让他去安葬父亲,并且明确表示无需他偿还。但董永不仅是个大孝子,更是个至诚至信之人,他对老员外的恩情感激不已,在安葬完父亲之后,便主动回到老员外家,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奴仆,想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偿还债务。

而民间还流传着更为神奇浪漫的说法,说是董永的孝行感动了天地,连玉帝都知晓了他的事迹,于是便派仙女下凡给董永做妻子,与他一起偿还债务,这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了。

除了董永的故事,还有东汉时期的黄香,同样也是孝感地区孝文化的杰出代表。黄香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此后他便一直跟着父亲生活。少年黄香饱读诗书,知书达理,对父亲更是孝顺有加。每到夏日酷暑之时,小黄香会先用扇子把床上的席子扇凉,才让父亲入睡;而到了冬日严寒之际,他会自己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捂热,再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躺下休息。黄香的这份孝心,在当地被人们广为传颂。后来,黄香考取了功名,当上了魏郡太守,恰逢当地遭遇洪灾,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和俸禄都拿出来,救济受灾的百姓。百姓们感念黄香的救灾之恩,纷纷盛赞他为 “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三国时期的孟宗,也在孝感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感人至深的孝行故事。当时,孟宗的母亲得了重病,郎中告知只有刚出土的新鲜竹笋熬的汤才能救治母亲的病。可那时正值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根本不是竹笋生长的季节啊。但孟宗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他怀着对母亲的拳拳孝心,跑进竹林里不停地挖,哪怕十指被磨得鲜血淋漓,也依旧没有找到一根新鲜竹笋。看着空空如也的双手,想着病床上的母亲,孟宗悲从中来,忍不住放声大哭,他向上天祈求能够赏赐鲜竹笋,来治愈母亲的疾病。也许是他的孝心真的感动了上天,忽然间,只听到 “啪啪” 的裂土声,只见无数的鲜竹笋破土而出。孟宗大喜过望,赶忙拜谢过上天,然后采集了鲜竹笋拿回家熬汤。母亲喝下汤之后,病情果然痊愈了。有人写诗赞叹道:“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这些孝子们的故事在孝感地区代代相传,他们的孝行感天动地,让这片土地处处都弥漫着浓厚的孝文化气息。也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多感人的孝行故事发生,孝感才与 “孝” 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其后来得名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我国唯一一个因 “孝” 而闻名的城市,让 “孝文化” 深深地铭刻在了每一个孝感子民的心里,也成为了这座城市对外的一张闪亮文化名片。

(二)历史沿革中的命名变化

孝感市的名称并非一开始就是如今这般,它经历了历史的变迁,有着从 “孝昌” 到 “孝感” 的转变过程,这背后蕴含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诸多因素交织的复杂情况。

早在南北朝时期,孝感地区就因 “孝子昌盛” 而被命名为 “孝昌”,寓意着此地有着众多品德高尚、孝顺父母的人,民风淳朴且孝行之风盛行。当时,这片土地上孝子们的故事口口相传,成为了人们传颂和学习的典范,“孝昌” 之名也承载着对这种美好品德的赞扬与期许。

然而,到了后唐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后唐庄宗李存勖建国之后,按照古代的避讳制度(避皇族的讳是一种政治制度),“孝昌” 的 “昌” 字恰好与其祖父李国昌的名讳相犯,这在当时是极为不妥的,于是便决定给 “孝昌” 改名。

那改为什么名字好呢?要知道,这个地方一直以来都以 “孝” 闻名遐迩,尤其是《二十四孝》中,有三个故事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这些故事里孝子们的孝行感动天地,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李存勖考虑到当地浓厚的孝文化氛围以及这些深入人心的孝子故事,经过斟酌,最终决定将 “孝昌” 改为 “孝感”。

“孝感” 二字,取意 “孝” 亲之情能够 “感” 天动地,更加直白且深刻地凸显出了此地孝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深厚内涵。从 “孝昌” 到 “孝感”,名称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传承千年的孝文化却从未中断,反而随着名字的更迭愈发深入人心,成为了这座城市永恒的精神标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孝感人民,让孝悌之义在这里不断延续、发扬光大,也让外来之人一听到 “孝感” 之名,便能联想到那些感人至深的孝行故事,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韵味。

三、汉川市名字的由来

(一)地理位置与命名关联

汉川市,这座位于湖北中部的城市,其名字的由来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紧密的关联。汉江,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之一,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贯汉川市的全境,这无疑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最为显著的地理特征。

汉江在塑造汉川市的地理风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充沛的水资源,而且在漫长的岁月里,通过泥沙的沉积等地质作用,造就了汉川地势平坦、河渠交错的特点。放眼望去,广袤无垠的平原在眼前铺展开来,这就是汉川市名字中 “川” 字的生动写照,意味着广阔的平川之地。

同时,汉江也是汉川市农业、水运等发展的重要依托。肥沃的土地得益于汉江的滋养,使得这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 “鱼米之乡”,各种农作物在这里茁壮成长,孕育出了富足的物产。而在交通方面,历史上汉江的水运通道让汉川与外界有了紧密的商贸往来,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这座城市愈发充满生机与活力。可以说,汉江与平川共同构成了汉川市独特的地理风貌,也正是因此,“汉川” 这个名字应运而生,承载着这片土地的自然特征与历史记忆,流传至今。

(二)历史上名称的多次变更

汉川市有着悠久且丰富的历史,其名称在不同的朝代也历经了多次变更,每一次的变化背后都蕴含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故事。

早在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 561 年),汉川开始建县,当时县治设立在甑山下,所以取名为甑山县,先后隶属于甑山郡、复州和沔阳郡,这便是汉川这片土地作为独立行政区域的开端,开启了它漫长的历史沿革之路。

隋大业末年,甑山县被废,改为镇,并并入了汉阳县,暂时失去了独立的县制。不过,到了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县制得以恢复,并且将县治迁移到了泐山下,又因为汊水流经县境,所以便改名为汊川县,归属淮南道管辖。此后,在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汊川县改属汉阳郡,乾元元年(公元 758 年),复属沔州,宝历二年(公元 826 年),又改属鄂州,在不同的行政区划调整中不断变换归属。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公元 958 年),汊川县改属安州,县治移到了金鼓城(也就是如今的刘家隔)。时间来到宋建隆元年(公元 960 年),由于竟陵义水流入县西,汊川县又更名为义川县。而到了太平兴国二年(公元 977 年),为了避宋太宗赵光义的讳,同时考虑到汉水横贯县境这一显著的地理特征,义川县最终改名为汉川县,“汉川” 之名自此正式确定下来,并在后续的历史长河中延续使用,虽然其间也经历过县废又复置等情况,但名字基本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例如在熙宁四年(公元 1071 年),汉川县曾被废为镇,归属鄂州汉阳县,不过元祐元年(公元 1086 年)又恢复了县制,隶汉阳军。在元代,各地改设行中书省,汉川隶属于湖广行中书省汉阳府,到了至正二十六年(公元 1366 年),县治迁移到了羊蹄山东北麓(也就是如今的市区位置)。明代改制后,汉川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其间汉阳府的隶属关系也有过变化,洪武九年(公元 1376 年)降为州时,汉川改隶武昌府,洪武十三年(公元 1380 年)又复隶汉阳府。

历经数百年的变迁,直到 1997 年 3 月 12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川县,设立汉川市,由孝感市代管,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这座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城市。每一次名称的变更,都是汉川市历史发展的一个印记,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时代的更迭,也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记忆与文化传承。

四、汉川市的人口情况

(一)户籍人口数据

从近年来的数据来看,汉川市的户籍人口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截至 2023 年,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公安局户籍人口)为 1023206 人,其中女性有 474817 人,非农业户籍人口达 317252 人,年末总户数为 320842 户。

回顾过往几年,2022 年末户籍总人口为 1034981 人,对比之下可以发现户籍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在人口自然变动方面,2023 年年内出生人口 4463 人,人口出生率为 4.34‰;年内死亡人口 8705 人,死亡率达到 8.47‰;迁入 971 人,迁出 7283 人,暂住人口 15821 人,年平均人口 1048002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4.13‰。

影响汉川市户籍人口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等,会选择向大城市流动,这使得汉川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人口迁出情况,像不少年轻人前往武汉市城区打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户籍人口的数量。另一方面,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也起着关键作用,出生率、死亡率的高低变化直接关系到户籍人口总量的增减。例如,近年来出生率的下降以及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相对稳定上升等情况,共同对户籍人口的变化产生了影响。

(二)常住人口数据及分布特点

依据相关统计数据,汉川市常住人口在不同阶段有着相应的规模变化。截至 2023 年末,汉川市常住人口约为 88.25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 63.26%。从区域分布来看,汉川市中心城区主要是仙女山街道,这里区域配套设施齐全,多项高标准配套布局在这片区域,也是汉川市常住人口最多的区域。

汈东街道尽管目前规模不大,但近年来汉川市加快了它的发展,它也成为了汉川构建更大城市框架的发展方向之一。而马口镇的综合实力靠前,交通配套较好,汉川火车站就位于马口镇区域内,并且区域内还有非常大的白石湖,通过工业产业发展,常住人口也不断聚集,算得上是汉川市域副中心。

从整体城镇化率来看,当前超过六成的常住人口集中在城镇区域,这反映出汉川市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越来越多的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聚集,享受城镇相对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多的就业岗位等资源。同时,不同乡镇由于产业发展情况、地理位置等因素差异,常住人口数量也各不相同,像一些有特色产业支撑的乡镇,往往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口,而部分传统农业为主的乡镇,常住人口相对会少一些,不过随着现代农业以及生态观光业等在部分乡镇的兴起,人口分布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整体朝着更加均衡且合理的方向发展,助力汉川市不断完善城市结构,提升城市发展活力与潜力。

五、汉川市的旅游景点

(一)自然景观类景点

  1. 天屿湖旅游区

天屿湖(原名白石湖)地处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西郊 —— 史有 “小汉口” 之称的千年名镇汉川市马口镇。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东与武汉蔡甸、东西湖区毗邻,距离武汉市中心约 30 分钟车程,湖边的汉川火车站到汉口仅 23 分钟高铁即达,距武汉蔡甸城区约 19 公里,距天河机场 45 公里(40 分钟车程);南邻仙桃、荆州;西接荆门、宜昌;北揽汉川市心、孝感、襄阳,交通十分便捷,汉宜高速、宜黄高速、汉蔡高速、绕城高速、汉宜高铁尽在周边,还有索河高速口直达的索马公路、蔡城线一级公路,承东启西,接转南北,出则繁华、入则静谧,不离城市、尽得山水之美。

周边有关山、严山、龙霓山、仙狮山、姚家山、老虎山等环抱,夏凉冬暖,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素有天然氧吧、武汉后花园之称。其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5.6℃—17.3℃,年降水量 1440mm,年日照 1135 小时,无霜期达 300 天,湿度 80%,空气质量优达国家二级标准。

天屿湖国际休闲社区是个大型生态旅游度假休闲景区,总占地 1 万亩,其中天屿湖水面就达 3300 多亩,湖面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万千碎金洒落在绸缎之上,周边的青山倒映其中,随着微风拂过,山影在水中摇曳,如梦如幻。体育公园占地 1300 亩,是游客们运动健身、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公共道路、公园、景观绿化等占地 3200 多亩,走在其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一步一景,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园林之中。

景区内的游玩项目丰富多彩,游客可以在湖边悠闲地露营,白天欣赏湖光山色,夜晚仰望璀璨星空,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温泉池也是备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在游玩疲惫之后,泡在温暖的泉水中,放松肌肉,舒缓身心,别提有多惬意了。还有高尔夫球场,适合喜爱运动的游客一展身手。此外,乘坐游艇畅游湖面,领略湖风拂面的畅快,欣赏沿岸的美景,也是别样的体验。

这里的配套设施也十分完善,酒店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餐饮区域汇聚了各地美食,满足不同游客的口味需求。2020 年底,天屿湖被正式确定为湖北省级旅游度假区;2022 年,天屿湖更是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游玩项目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吸引着千千万万外来游客前来旅游、运动、休闲、养生,已然成为汉川市一张耀眼的旅游名片。

  1. 汈汊湖

汈汊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型封闭式湖泊,水面面积约 86.7 平方公里,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汉川大地上。它以湖水为傲,莲花为美,生态资源极其丰富,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这里的水产资源多种多样,各类鱼儿在湖中穿梭游弋,虾蟹在水底嬉戏觅食,还有菱角、芡实等水生植物遍布湖中,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水下世界。湖边芳草萋萋,绿树成荫,微风拂过时,湖面泛起层层碧波,与岸边的景色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景图。

对于游客来说,汈汊湖有着诸多休闲活动可供选择。在每年 7 至 8 月份荷花盛开之时,湖面大片大片的荷花竞相绽放,粉色、白色的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游客可以乘坐印有荷花图案的采莲船,穿梭在荷花丛中,近距离欣赏荷花的婀娜多姿,感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美妙意境,船夫们大多是周边村里的渔民,他们一边划船,一边向游客介绍这里的野鸟、莲花、菱角以及野生植物等,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汈汊湖的生态之美。

若是喜爱垂钓,这里也是绝佳之地,找一处安静的湖边,支起鱼竿,静静等待鱼儿上钩,享受那份惬意与悠闲。而到了冬天,成千上万的飞鸟会来此越冬,在湖面和滩涂上嬉戏、觅食,小天鹅、白琵鹭等国家保护动物也时常现身,它们或展翅高飞,或低头觅食,成为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众多爱鸟人士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拍照。

汈汊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全面恢复汈汊湖水文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步恢复并保护汈汊湖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自 2018 年来,湿地公园新增维管束植物 67 种,鸟类 9 种,小天鹅、白琵鹭等国家保护动物种类种群数量增加 10 多倍,未来,汈汊湖还将继续做大做活水文章,全力打造汈汊湖全域旅游生态经济,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

(二)人文历史类景点

  1. 汉川公园

汉川公园地处汉川市中心城区西隅,呈三角形状,占地面积约 620 亩,由水面、堤坝及河滩等构成,其中陆地面积占 200 亩,水域面积约 420 亩,总投资 8600 多万元,建设工期 2 - 3 年,总面积 41 万平方米,是湖北省汉川市唯一一个集民众锻炼、休闲、娱乐、园艺等功能于一体的对公众免费开放的综合性、公益性游乐场所。

园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保存和展现了诸多汉川地区的历史文化元素。从公园大门进入,正前方一块巨石雕刻着鲜红大字 “汉川公园”,十分醒目,大门两旁矗立着六块巨大的石板,上面画着汈汊湖采莲图、关公骑马、马口陶、二河春秋阁等精美图案,这些图案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汉川过往的故事,让游客一踏入公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

公园内的特色建筑也是别具一格,其中的福星塔尤为引人注目。登上福星塔,全园的美景便可尽收眼底,“雄关迈步”“高台揽胜”“枫林红霞”“仙女济世”“福星高照”“清水芙蓉”“银湖听涛”“沙州翔击” 等八大景点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内,每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寓意。比如那尊高大的红色莲花雕塑,它是汉川 “莲藕之乡” 的象征,彰显着当地的特色物产文化。

这里不仅是游客们游览观光的好去处,更是当地居民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日里,民众可以在这里散步、下棋、唱歌跳舞,年轻人则喜欢成群结队地来此游玩,尤其是情侣们,常漫步在湖边、穿梭于林间,享受着浪漫惬意的时光。作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汉川公园凭借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成为了汉川市的城市会客厅,展现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1. 古霍城遗址

古霍城遗址位于汉川市城关镇霍城村,(汉)川刘(隔)公路以西 500 米,北与刁东农场接壤的地方,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一处距今四千余年前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在这里生活过的文化遗址。

早在 1980 年,县文博部门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这处遗址,随后省、地的一些专家学者在此进行多次考察、试掘钻探,确认了遗址朝代的准确性。其现状为长 300 米,宽 250 米,总面积原本有 75,000 平方米(后因城关窑场烧窑取土,挖除 25,000 平方米),距地表 50 - 80 厘米以下的地方为文化层,也就是古人生活过的地层,堆积物厚约 2.5 - 3 米,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在这里采集到的文物标本有罐、豆、盆等陶器残片,这些陶器大多呈灰色,有的是手制,有的是轮盘制作,陶器上还带有草叶纹、网络纹、篮纹、娄孔等花纹,少量的陶器是红色的;石器方面则有石斧、石铲、石奔等。除此之外,遗址中还出土了西周时期的陶器,如鬲、鼎等。

古霍城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个时期,叠加有新时期龙山文化、西周文化和隋唐文化,它见证了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在这里的生产、生活活动,是汉川及湖北在江汉地区历史悠久的重要实物记载,是人类早期文明的见证。而且,这里还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相传唐代中书令郝处俊曾在此地筑城,郝字在本地土话念霍(音),久而久之便有了霍城之名。

如今,这处遗址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但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对于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爱市、爱家乡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吸引着众多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前来探寻,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厚重与神秘。

六、汉川市的特色美食

(一)传统风味小吃

  1. 二河三蒸介绍:“二河三蒸” 是湖北汉川市的传统名吃,汉川素有 “鱼米乡” 之称,外地来客都对这道美食青睐有加。它源于 “沔阳三蒸”,包含了清蒸、粉蒸、泡蒸三种蒸菜方法,有着 “稀、滚、烂、淡” 的特色。

在湖北菜系里,汉川三蒸中最具风味的当属 “二河三蒸”。清蒸的主要对象是鱼,把鱼杀好洗净后,在表面剖几刀,撒上盐稍微放置十分钟左右即可上蒸屉。泡蒸则是将泡发的干菜调好作料后上蒸屉蒸熟。而粉蒸菜系最为讲究,也是色香味最佳的,其菜品可谓无所不包,几乎所有能吃的菜都可以拿来蒸制。

粉蒸最看重的是米粉的制作和味道的调和,做法也相对复杂。先是精选大米用石磨磨碎(不能太细)成米粉,再将适量米粉加进五味调好,把要蒸制的食物放进调好味的米粉里裹上均匀一层米粉,置于蒸屉中用大火蒸制,蒸好后将碗倒过来把菜品换进另外的碗里,最后淋上 “油醋”(即将油烧好加进葱姜蒜爆锅后再加进适量的醋和水调制而成)就能上桌了,其中蒸藕、蒸芋头尤为美味。

“二河三蒸” 的独特风味,与当地的水土环境有着深厚渊源。汉川作为水乡,物产丰富,盛产各类河鲜、莲藕、芋头以及优质大米等食材,为 “二河三蒸” 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原料基础。而且,水乡百姓过去生活方式相对质朴简单,蒸这种烹饪方式既能保留食材原汁原味,又方便快捷,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代表。

如今,“二河三蒸” 在当地饮食文化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它不仅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更是宴请宾客、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佳肴,深受游客喜爱,大家来到汉川,都想品尝这道饱含地方风情的传统美食,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1. 荷月酥描述:荷月酥是湖北汉川一带风味独特的传统食品,有着约六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外观十分精美,呈圆形,空心,面凸起,周边还有匀称的皱折,整体表面乳白细腻,宛如一轮皎洁的明月,光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荷月酥的口感更是一绝,干吃时,入口饼皮香酥四溢,那酥脆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内馅香浓味美,多种馅料的味道在口中交融,每一口都满是醇厚的香甜。若是泡着吃,将其放在小碗内,加上适量佐料,倒入开水,焖上几分钟后揭开,它就像一朵芙蓉花般在碗中绽放,吃起来绵软细腻,口感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对它喜爱有加。

制作荷月酥,原料的选择和制作手法都极为考究。它采用上等面粉、猪油起酥两次,让饼皮达到最佳的酥软效果。内馅则是用麻油、青梅、桂花、桔饼、白糖等精心调制而成,这些原料相互搭配,赋予了荷月酥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口感。其制作过程包括和面、和馅、压面、成型、烘烤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都有严格要求,像烘烤环节,下锅一分钟左右要进行翻面,三分钟左右再翻一次面,对操作人员技艺和火候掌握要求颇高,很多流程还必须依靠人工完成,机器难以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荷月酥还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汉川地区的历史记忆与民俗风情,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递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匠心,也让更多人通过品尝它,了解到汉川这片土地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

(二)地方特色佳肴

  1. 汈汊湖莲籽讲解:汈汊湖莲子是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的特产,还被称为 “汈莲”,系全国五大名莲之一,声名远扬,产品远销香港及东南亚等地,饮誉海内外。

汈汊湖莲籽有着诸多令人称赞的品质特点。其籽粒饱满,每一颗莲子都饱含着大自然的馈赠,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生机;肉质细嫩,入口便能感受到那细腻的口感,轻轻一嚼,软糯清香;而且营养丰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是不可多得的营养佳品。

从食用价值来看,汈汊湖莲籽可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像莲子粥、龙眼莲子粥、红枣莲子粥、莲子羹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佳肴,无论是作为早餐开启美好的一天,还是当作甜品在饭后享用,都别有一番滋味。

同时,它的药用价值也不容小觑。具有补肾、养心、固精等功效,对于脾虚、泄泻、梦遗、滑精、心跳、失眠、崩漏带下等症有着一定的调理作用,莲籽心还可清心祛热、滋阴解烦,长期开水冲泡饮用,能预防和治疗支气管炎和咽喉炎等疾病,民间素有 “无莲不成席” 之说,足见其在饮食养生方面的重要地位。在汉川当地食谱中,汈汊湖莲籽是常见的食材,人们用它烹制出一道道美味又健康的菜肴,让这一特产在餐桌上大放异彩。

  1. 脉旺的酥饼说说:脉旺的酥饼堪称汉川风味小吃一绝,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深受大众喜爱,并且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据说创制于清道光年间。

它有着独特的风味,干吃的时候,口感酥脆,咬上一口,“嘎吱” 一声,那酥脆的感觉瞬间在齿间散开,既散齿又不留渣,让人越嚼越香,根本停不下来。而如果选择泡食,那又是另一番别样的美味体验,将酥饼放在小碗内,加上自己喜欢的佐料,再倒入开水,焖上几分钟后揭开,原本的酥饼就仿佛 “变魔术” 一般,呈现出如同芙蓉花盛开的模样,吃起来美味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正因为其独特的口感和美妙的味道,脉旺酥饼成为了不少外地客人到汉川后的必选礼品。大家来到这里,都会特地到脉旺去买些酥饼,或者托人帮忙购回,带回去请客,让亲朋好友也能品尝到汉川这一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感受来自汉川的美食魅力,它也因此成为了汉川美食文化对外传播的一张 “美味名片”,承载着汉川人民的热情与好客,传递着这座城市独有的饮食韵味。